金融投资理财

安科瑞零碳园区解决方案,实现园区能碳一体化管控

安科瑞 王晶淼 咨询家Acrel-wjm

一、政策背景

在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,加快建设以“清洁低碳、多元协同、智能普惠”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,并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随着“双碳”战略持续深化与升级,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。

wKgZO2kIZB-AKp23AAJwkgaaXOE213.png

① 加快用能结构转型:推动园区及周边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储能设施建设,推广绿色电力直连和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,鼓励开展绿证与绿电交易。

② 推进节能降碳:建立健全园区用能与碳排放管理制度,深化企业能效与碳效诊断,加强用能设备运行监管,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,鼓励建设能效/零碳工厂。

③ 提升能碳管理能力: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综合管理平台,强化用能负荷监测、预测与调度,支撑碳排放核算及源网协调等工作。

④ 支持改革创新:鼓励政府、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;简化项目审批、备案及并网流程,优化服务,降低参与门槛和成本。

各省市也相继出台零碳园区建设相关规范,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建设方案与具体要求。

二、零碳园区关键指标

可再生能源占比: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80%,积极开发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清洁能源;需建设微电网,利用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系统,保障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。

能效标准提升:能源系统及用能设备优先选用节能产品,推动终端用能设备改造,设备能效应达到2级及以上;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引进节能技术,优化生产流程。

星级建筑占比: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不低于30%,并全部按照GB/T 51350标准向超低能耗方向改进;推广太阳能热水/供暖/制冷及各类热泵技术应用。

其他要求:公共照明应实现分区集中控制,全部采用节能或太阳能光源;数据中心能效应符合GB 40879标准的2级及以上;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应达到相关产业政策及限额标准的2级及以上水平。

三、安科瑞解决方案

零碳园区总体架构

wKgZPGkIZCCANynSAAJfi5nP0Fo714.png

能源管理系统

能耗监测系统严格依据相关导则要求开发,符合各项技术标准,通过构建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,实现以下目标:

① 满足政府对大型公共建筑及用能单位的能耗监管与验收要求;

② 识别中央空调、空压机等高耗能设备的低效运行问题,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支撑;

③ 发现能源管网中难以察觉的跑冒滴漏现象,减少能源浪费,实现节能降碳。

四、平台功能

1、微电网管理功能

削峰填谷:结合储能设备,实现“低电价时充电、高电价时放电”,优化用能成本。

有序充电:根据变压器容量和电价策略引导充电行为,通过技术手段协调充电功率,降低运营成本。

防逆流:针对自发自用新能源系统,防止电力反送电网,避免考核与罚款。

需量控制:通过能量储存与充放电功率跟踪,防止超限,控制基础电费。

需求响应:基于激励和电价机制,引导用户参与电网调节,实现经济收益。

柔性扩容:在短期用电超过变压器容量时,储能快速放电,满足负荷需求。

wKgZPGkIZCGAB9LAAAHM6Uo3zzo255.png

2、虚拟电厂资源聚合与优化调控

通过聚合微电网内的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及空调柔性负荷,构建资源总览、资源管理、聚合调控、协同控制与响应评估等功能,为资源聚合、市场交易及系统协同提供业务支撑。

wKgZO2kIZCGAF0KDAAIYOYDKlVY588.pngwKgZPGkIZCKAS50RAAITQ2sOw6Q482.png

3、电力监控及电能管理

在供配电关键节点与设备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,构建覆盖35kV至0.4kV的完整电力监测、计量与控制体系,结合视频监控,实现24h不间断电能监视。及时识别供配电隐患,减少事故;快速定位故障,缩短恢复时间。

wKgZO2kIZCKAPnOTAAHXrHHCdnE155.png

4、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

监测:采用A类装置实时采集稳态(如三相不平衡、频率偏差)、暂态(电压暂升/暂降/中断)及瞬态数据,支持谐波频谱分析、SOE事件记录与波形分析,依据ITIC/SEMI F47曲线标注暂态区间,按国标生成诊断报告。

治理:采用SVG缓解电压波动与闪变,APF治理负荷侧谐波,功率因数控制器实现电容自动投切,实时监测治理装置状态,故障时及时告警。

wKgZPGkIZCOANwU4AADPYu631W0090.png

5、电气安全

电气接点测温:在电缆接头等关键连接点设置测温装置,实时监测温度,超限报警。

电气防火:在电动车充电等场所末端回路安装限流式保护器,短路时可在150μs内快速限流,防范电气火灾。

安全监测:治理3N次谐波与三相不平衡引发的中性线过流,支持过流阈值设定,具备中性线过流自动断路及平台数据监测功能。

wKgZO2kIZCOAX3VaAAFKmLE0bU0527.png

6、智能照明

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,提升管理效率,节约运营成本。通过定时开关与调光技术,避免无效照明,准确控制用电,是实现绿色照明与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。

wKgZPGkIZCSAQGPFAAGxk6e5H8Q778.png

7、空调控制

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与末端风系统组成。在相同环境条件下,末端设备的启停数量及风温、风速设定直接影响系统总电耗。通过AI调优技术,结合算法预测冷/热负荷,动态调节主机、水泵及冷却塔风机运行参数,配合刚性与柔性调控策略,可提升系统效率、降低电负荷,避免超需量运行。

wKgZO2kIZCWALC0rAANLw8xSTEM666.png

审核编辑 黄宇

  • 随机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热评文章

相关推荐